身着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长发利落地扎在脑后,手持文件夹检查、记录着南瓜长势……很难想象,这样一身清爽装扮的女生,却是一位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农民”。
在位于留格庄镇步鹤山村的旭耕有机农场,这位名叫董倩的高材生很忙,安排每日农事、每天给植株“体检”、预防病虫害等,整日穿梭在蔬菜大棚中,但她的形象却与周遭的环境并不突兀。在这里,和董倩一样的大学生还有16名,高学历的“农场人”、现代化智能温室、企业文化展馆等“高端配置”都给这里的农业、农民赋予了新的含义。
“农场有各式大棚30多个,种了100多种果蔬,在种植和管理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传统农业不同,旭耕有机农场随处可感受到“精致”的理念——采用全程有机种植模式,团队中的精耕师、品保师、研发人员、体验专员等专业人员术业有专攻,精耕师负责精细照顾果蔬,达到内在健康营养、外在标准漂亮;研发人员,则要自己对肥料进行堆肥,从山上采集微生物,进行研究,提取菌种,再发酵。若引进一些新品种,则需要先规划一块试验区,测试品种的口感、种植的抗病性等,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体验专员主要负责营造农场参观体验的愉悦氛围,平时负责让所有“农场人”快乐地工作。采摘发货前,品保师还要对果蔬进行农残留检测,确保果蔬能新鲜安全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黄金南瓜大棚中,一个个标致的南瓜吊在藤上,约在10月上旬便可成熟,赶在万圣节前上市供应上海市场。“每个南瓜都是按个定价,带着二维码上市。”董倩说,为了证明有机蔬菜品质,每种果蔬都会带着“身份证”到消费者手中,扫描二维码便能看到南瓜产地,并精确到哪座大棚、管理相关负责人、各项农事的工作时间、有机认证等,真正实现全程可追溯。
在旭耕有机农场,新农业还体现在为消费者“私人定制”果蔬上。打造手机终端以及电商平台、配套物流车辆,给消费者提供配菜服务,实现送货上门。“烟台五区物流全覆盖,24小时之内新鲜果蔬就可到达。”如今,旭耕有机农场每年生产有机蔬菜约2000吨,已走进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烟台等商超、酒店以及普通家庭,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从健康的食物中感受自然的馈赠,提高生活品质。
不仅如此,旭耕有机农场还给当地百姓提供了就业渠道。周边村庄60多名农民成了农场中的固定员工,每月工资2000-3000元。打工不出家门口,让村民们倍感满足。
海阳现代农业走向高“含金量”之路
旭耕有机农场所展现的现代“农业形象”,只是海阳现代农业中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市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粮食总产达186.5万吨。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市以农业为依托,以自然、科技、文化禀赋为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蓬勃兴起,并逐步优化向好。
在先进思路的引领下,海阳“新农业”的领军队伍不断庞大。海阳市聚丰源甜柿合作社有机甜柿基地、烟台盛联蓝莓科技公司以及海阳市紫深农家乐桑葚采摘园等龙头企业已在销售初级农产品的同时,开发了休闲体验观光功能,并开发销售甜柿干、桑葚酒等衍生品,实现了终端型与体验型的全面融合。
农民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全市注册总量1750家,入社成员15万人,创建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市级示范社60多家,土地股份合作社4家;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示范基地累计达到14万亩,创建省级农业示范基地6家,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其中,无公害26个,绿色食品28个,有机食品4个。海阳白黄瓜获得“2015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海阳甜柿获得2016年地理标志产品,海阳绿茶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现代化的脚步加快,农业含“金”量也越来越高。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农业总产值110.4亿元,其中,蔬菜总产45万吨,茶园2.3万亩,产量500吨,产值1.5亿;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烟台市级龙头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8家,农产品出口创汇13500万美元以上。
如今,海阳农业正以“新六产”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新型产业形态,并发展壮大成三产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使海阳农业在不断创新实践中,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发展新局面。